索引号 | 53040020251614799 | 文     号 |   |
来   源 | 玉溪网 | 公开日期 | 2025-07-30 |
宁海街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
宁海街道问计于民,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。
□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苏欣 文/图
近日,江川区宁海街道大庄社区小河边小组的集体公房前热闹非凡:老人围坐闲聊,孩童追逐嬉戏,几位村民忙着将烤烟整齐地码放在院内。这片曾被私人承包、常年大门紧锁的空间,如今成为村民共享的“幸福驿站”。自今年4月17日启动人居环境整治以来,这个有385人、136户的村民小组,秉持“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效于民”的理念,凭借“四个省一点”的巧思与“农民主体”的智慧,实现了从昔日乱堆乱放、隐患重重的村庄,到如今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华丽蜕变。
问需于民
公共空间“活”起来
“以前,由于村集体收入有限,集体公房出租给私人用作客堂,不办宴席时就闲置紧锁,造成资源浪费。”小河边小组党支部书记李明告诉记者,针对这些问题,小组从群众需求出发,收回客堂,并拆除围墙,让这片空间重新服务村民。如今,这里不仅是烤烟收购点,还是老人与孩子日常娱乐的场所。村民家里有喜事,还能自行买菜请厨师在此办宴席,既省钱又合心意。
这些变化的背后,是对“民生痛点”的精准回应。此前,房前屋后乱堆乱放、车辆乱停现象突出,孩童常在公路上玩耍,存在安全隐患。通过拆除76宗“三房”(危房、闲房、旧房),同步推进厕所革命、雨污管网全覆盖及供水管网改造,曾经的“脏乱差”逐渐被“洁净美”所取代。如今,在腾退的公共空间里,老人有了休憩角落,孩子有了游乐场地,村民们的获得感实实在在。
问计于民
群众智慧“聚”起来
“这些是瓦罐多肉造景,瓦罐是我们从华宁碗窑村拉回来的废弃残次品,没花一分钱。”江川区宁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金家红指着墙角的景观介绍道。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,小河边小组创造性地践行“四个省一点”:村组统一采购材料省一点、群众投工投劳省一点、降低施工成本省一点、变废为宝省一点,仅投入25万余元就完成道路硬化、停车场规划、节点绿化等一系列工程,真正实现“花小钱办大事”。
村民的智慧更是为整治工作锦上添花。自学绘画的张全主动担当,拿起画笔在墙壁上描绘乡村图景,农耕文化、美丽风光等元素栩栩如生,为村庄增添了艺术氛围。从材料采购到施工建设,村民全程参与,不仅降低了成本,更凝聚起“我的村庄我来建”的共识。
问效于民
长效机制“转”起来
为使整治效果长久持续,小河边小组和电信公司合作打造“积分超市”。由小组提供场地,电信公司提供货架和兑换物资,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就能积累积分兑换物品。这一机制既解决了村组资金有限的问题,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,还帮助电信公司拉近与群众的距离,形成“群众得实惠、企业拓市场、村庄美环境”的三方共赢局面。
与此同时,村里推行“网格化督促+常态化维护”机制,12个网格的网格员分片负责,结合“‘门前五包’红黑榜”“美丽庭院”评比等活动,引导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。村规民约纳入环境整治条款,“5520”清洁日、“1530”机制等常态化行动持续开展,让爱护环境从制度要求转化为生活习惯。
如今的小河边小组,不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,更培育了共建共治共享新风尚。下一步,将聚焦绿化美化提升与“飞线”整治,让“蝶变”之路越走越宽。从“问需于民”到“问效于民”,宁海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凭借智慧与实干,绘就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。
相关阅读:
- 玉溪市江川区医共体总医院日用百货供应商遴选项目更正公告 2025-07-30